紅外光譜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據是:不同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化學鍵或官能團,其振動和轉動能量不同,會在紅外光譜中產生特定的吸收峰位置、強度和形狀。
例如,對于一個未知有機化合物,通過紅外光譜中特定位置的吸收峰可以判斷是否存在羰基(如 1700cm<sup>-1</sup>附近)、羥基(如 3300cm<sup>-1</sup>左右)等官能團,進而推測其可能的結構,再用其他方法進行驗證和確認。
此外,紅外光譜定性分析還包括官能團定性和結構分析定性兩個方面。官能團定性是根據化合物的紅外光譜的特征基團頻率來檢測物質含有哪些基團,從而確定有關化合物類別。結構分析則是結合化合物的紅外光譜和其他實驗資料來推斷有關化合物的化學結構。
在進行紅外光譜定性分析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某吸收帶不存在,可以確定某基團不存在;但吸收帶存在時不一定是該基團存在的確證。
使用特征吸收表和數據集進行解析推測時,應注意測定物基團的紅外吸收受到其鄰近結合的原子、分子等的影響,吸收峰的位置、強度、形狀會發生變化。
不需要對光譜中的所有吸收峰指出其歸屬,但應注意強峰和某些特征的弱峰和肩峰。
注意峰的強度所提供的結構信息,兩個特征峰相對強度的變化有時可為確證復雜基團的存在提供線索。
通過以上步驟和注意事項,可以確保紅外光譜定性分析的準確性和可靠性。